社政经 | 序言
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亲自发动和领导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解决了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这个当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重大课题。亿万工农兵、革命干部、革命知识分子经受了这场大革命的大风大浪的锻炼,在斗争中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弄清楚资产阶级在哪里和对资产阶级全面专政的问题,坚持反修防修,继续革命。在这个伟大的革命形势面前,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编写好一本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通俗读物,正确地分析社会主义经济的运动规律,分析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资产阶级特别是党内资产阶级形成、发展和消灭的过程,分析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阐明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和前途,就是项十分重要的任务了。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揭示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批判机会主义路线的过程中,曾经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些基本原理,指引无产阶级为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建设社会主义而斗争。列宁在十月革命中,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变成了俄国社会主义的实践,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为在无产阶级专政下坚持阶级斗争、防止资本主义复辟指出了方向。列宁逝世以后,斯大林继承了列宁的事业,领导苏联人民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对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作了理论上的概括,并且在实际上解决了很大一批联共(布)党内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但是,斯大林在社会主义社会有没有阶级斗争这个问题上,犯了大错误。五十年代出版的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一、二、三版),就不承认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不承认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各个方面都还不同程度地存在资产阶级法权,不承认联共(布)党内存在资产阶级,不承认在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以后,还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可能性,归根结底,不承认在无产阶级专政整个历史时代始终存在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它在方法论上,丢掉了以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为研究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纲,丢掉了唯物论和辩证法,陷入了唯心论和形而上学。结果,它在分析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建立以后的社会经济运动的时候,就不能不陷入阶级斗争熄灭论和唯生产力论的泥坑。这种错误的分析,当然不会得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科学结论。虽然如此,这本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也有正确的部分。书中强调社会主义经济是为全体人民服务的经济,不是为少数剥削者牟利的经济。从这一方面来说,它不同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叛徒集团授意编写的修正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今天的苏联,政治经济学已彻底堕落了。它鼓吹官僚垄断,利润挂帅,物质刺激,专家治厂,宣扬剥削有理,压迫有理,已成为社会帝国主义的经济学,连一丝一毫的科学价值也没有了。
由于苏联在历史上是伟大列宁缔造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它的错误就象它的成功一样,都给人们以深刻的影响。这在我国的政治经济学研究中是相当明显的。五十年代,我国很多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著作,基本上是照抄苏联教科书的,既抄了它的正确部分,也抄了它的错误部分;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抄的过程中,就难免要接受指导苏联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那一整套唯心论和形而上学的世界观。在这种世界观的支配下,很容易接受修正主义路线。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前,我国经济理论界长期受到刘少奇修正主义路线的严重影响。这条黑线的认识论基础,就是广泛存在于我国经济理论界的那种资产阶级唯心论和形而上学的世界观。“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触及人们灵魂的大革命,是要解决人们的世界观问题。”1因而,在摧毁刘少奇、林彪两个资产阶级司令部,在批判邓小平、反击右倾翻案风的伟大斗争过程中,大破资产阶级世界观,大立无产阶级世界观,就作为一项紧迫的要求,提到经济理论工作者(不仅是经济理论工作者)的面前来了。
有修正主义,就有马克思主义;有唯心论和形而上学,就有唯物论和辩证法。历史的规律就是如此。当代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毛主席全面总结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提出了一系列科学论断,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继承、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主席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2这些矛盾表现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它是和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但是,它又还很不完善,这些不完善的方面和生产力的发展又是相矛盾的。除了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展的这种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以外,还有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3
毛主席在谈到社会主义制度时又说:“总而言之,中国属于社会主义国家。解放前跟资本主义差不多。现在还实行八级工资制,按劳分配,货币交换,这些跟旧社会没有多少差别。所不同的是所有制变更了。”“我国现在实行的是商品制度,工资制度也不平等,有八级工资制,等等。这只能在无产阶级专政下加以限制。所以,林彪一类如上台,搞资本主义制度很容易。”4
毛主席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深刻地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关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还存在阶级和阶级斗争,作出了资产阶级就在共产党内的科学论断,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伟大理论。这个伟大理论,打破了长期以来政治经济学领域的唯心论和形而上学观点,给了形形色色的修正主义观点以沉重的打击,使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焕发出革命的青春,把它推进到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
毛主席的伟大理论向我们指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决不是僵死的、凝固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如同历史上其他生产关系一样,是一个极其生动极其丰富的矛盾运动的过程。刚刚从资本主义母胎中产生出来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是一种不成熟的共产主义生产关系。它一分为二,既有生长着的共产主义因素,又有衰亡着的表现为资产阶级法权的资本主义传统或痕迹。它们一面互相对立,一面互相联结,由此而构成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运动的特点。这种矛盾运动,集中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特别是集中表现为无产阶级和执政的共产党内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无产阶级要最终消灭资产阶级和其他一切剥削阶级,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差别,必须坚持对资产阶级的全面专政,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只有在批判修正主义、摆脱唯心论和形而上学影响的斗争中才能沿着马克思主义的轨道前进。它的基本任务是,依据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分析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发展和转变为共产主义生产关系的运动规律,分析新资产阶级特别是党内资产阶级形成、发展和灭亡的过程,阐明无产阶级专政下阶级斗争的规律和特点,帮助干部从资产阶级影响、修正主义影响下解放出来,从民主革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现在放在读者面前的这本书,是按照上述要求编写的一个尝试。这本书已经数易其稿了。但是,当我们这次修改脱稿以后,回头重读一遍,就强烈地感到这本书并没有达到上述要求。从字面上看来,似乎一切应该涉及的问题都涉及了,而且力图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对社会主义的经济运动进行辩证的分析,但是严格检查起来,本书存在的弱点仍然随处可见。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严重受到唯心论和形而上学的影响,凡数十年。这种影响,本书也没有完全摆脱。本书对于社会主义经济运动,还存在着按照事物的外部标志来分类,而不是按照事物的内部联系来分类的情况。从本书的体系结构中,从本书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各个范畴的分析中,都可以看出五十年代苏联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烙印。经济范畴是现实的经济关系的理论表现。它们同现实的经济关系一样,始终处在对立统一的运动中,政治经济学应该分析它们各自的既互相对立又互相联结的运动,分析对立的双方各自依据何种条件向着相反的方面转化,得出革命的结论。但是,回过头来检查,我们的一些分析还是肤浅的,有些地方还是停留在事物的外部,并没有从事物的内在联系中说明事物的运动,没有深入分析在何种条件下共产主义因素将要战胜资本主义的传统或痕迹,在何种条件下资本主义的传统或痕迹将要泛滥起来淹没共产主义因素。我们要继续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向着真正掌握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方向努力。
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说明社会主义经济的运动规律,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职责所在。马克思说:“研究必须充分地占有材料,分析它的各种发展形式,探寻这些形式的内在联系。只有这项工作完成以后,现实的运动才能适当地叙述出来。”5我们占有一些材料,但远不是充分的。在已经占有的材料中,分析它的各种发展形式,探寻这些形式的内在联系,也做得很不够。在叙述的过程中,读者将会发现概念加举例的情况。概念加举例,跟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说明问题,是大不相同的。这种情况,反映了我们的理论脱离实际的程度。毛主席教导我们:“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而要这样做,就须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的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这种结论,不是甲乙丙丁的现象罗列,也不是夸夸其谈的滥调文章,而是科学的结论。这种态度,有实事求是之意,无哗众取宠之心。这种态度,就是党性的表现,就是理论和实际统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作风。”6用毛主席的这个对我们党内的那种理论脱离实际的作风的批评,来批评本书,是最恰切不过的了。用毛主席倡导的树立理论和实际统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作风,来鞭策我们继续努力,又是多么的亲切呵!
文风问题,也是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要问题。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要欺骗群众,往往晦涩难懂,这是不足为奇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则不然。它要宣传群众,一定要通俗易懂、生动活泼。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主席的著作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这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风,在苏联经济学教科书中是找不到的,这同教科书的作者们深受形而上学思想的束缚有密切的联系。至于当代苏修的经济学,反映了资产阶级垂死阶段的精神状态,其文风比较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经济学那就更加恶劣了。本书力图反映的是生气勃勃的无产阶级的精神状态,应该具有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风,自不待言。但是在这一点上,也未能尽如人意。本书的文风,也反映出没有完全摆脱形而上学的影响,往往枯燥、呆板。要使全书具有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风,需要花很大的气力。
我们在初步解剖了本书的主要弱点之后,就感到这本书没有完成自己提出的任务。我们应该从头学起,应该从头做起。但是,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这是事物的发展规律,也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规律。本着这个目的,我们还是决定将这本书付印,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以便在读者的批判中进一步鞭策我们前进。我们深信,在我国亿万工农兵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今天,在如此生动丰富的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环境中,经过集体的努力,是完全可以编写出一本坚持马克思主义、批判修正主义、摆脱唯心论和形而上学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来的。在这项巨大的工程中,本书如果能作为一块铺路石子发生作用,那就是我们的最大愿望了。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编写小组
一九七六年九月·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