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政经 | 第五篇 结论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阶级关系

社会主义的生产过程,既是人们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过程,又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生产和再生产过程。现在我们可以看到,贯穿这一过程的,是一系列的矛盾运动。它的集中表现,是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

现在,这一科学结论已成为指导我们斗争的准则了。但是,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上,这个科学结论的产生和它为广大劳动人民所掌握,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的。

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为了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说成自然的、永恒的生产关系,曾经力图证明资本家的利润是由生产资料,即资本的物质要素产生的,土地所有者的地租是由土地或自然产生的,而不是由劳动创造的。庸俗经济学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物化,是为了把资本主义生产过程说成一个仅仅是人和自然之间发生的过程,以掩盖资产阶级贪得无厌地榨取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罪恶。但是,这种图谋被马克思所粉碎了。

马克思指出:“资本不是物,而是一定的、社会的、属于一定历史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它体现在一个物上,并赋予这个物以特有的社会性质。”“资本是一台永久的吸取剩余劳动的抽水机1。经过层层解剖,马克思终于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在无产阶级解放的大路上悬起了一盏光辉灿烂的明灯。

同庸俗经济学一样,现代修正主义的经济学则把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说成是僵死的、一成不变的生产关系,并且把这种生产关系物化。斯大林时代的走资派沃兹涅先斯基起劲地鼓吹这样一种观点:在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以后,“谁战胜谁的问题已不仅在工业中而且在农业中坚定不移地有利于社会主义方面而得到了解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已经消灭”,“社会需求和物质生产水平之间的矛盾”“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内部矛盾2。这样,社会主义的生产过程,就同庸俗经济学描绘的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一样,仅仅是人们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而不再有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生产和再生产的问题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被否定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被物化了。这就是沃兹涅先斯基以及后来的现代修正主义者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鼓吹“唯生产力论”的理论基础。庸俗经济学否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物化,是为了维护资本主义制度;而现代修正主义经济学否认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把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物化,则是为了掩盖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以便复辟资本主义制度。这种罪恶阴谋,在斯大林逝世以后,暂时在苏联得逞了。

毛主席继承、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明确指出,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实现以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仍然存在着矛盾。毛主席指出:“总而言之,中国属于社会主义国家。解放前跟资本主义差不多。现在还实行八级工资制,按劳分配,货币交换,这些跟旧社会没有多少差别。所不同的是所有制变更了。3毛主席指出:“我国现在实行的是商品制度,工资制度也不平等,有八级工资制,等等。这只能在无产阶级专政下加以限制。所以,林彪一类如上台,搞资本主义制度很容易。4毛主席还指出:“列宁说建设没有资本家的资产阶级国家,为了保障资产阶级法权。我们自己就是建设了这样一个国家,跟旧社会差不多,分等级,有八级工资,按劳分配,等价交换。5毛主席的这一系列科学论断,给了现代修正主义在政治经济学领域鼓吹的谬论以沉重的打击,把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如实地描写为一个极其丰富的生动的矛盾运动过程。在这个矛盾运动中,由于所有制发生了变更,共产主义生产关系诞生了,并且日益向前发展。这就表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已不同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了。但是,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共产主义在经济上还不可能是完全成熟的,还不能完全摆脱资本主义的传统或痕迹”6。这种资本主义的传统或痕迹,集中表现为资产阶级法权,存在于商品制度和按劳分配中,也就是存在于社会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整个过程中,跟旧社会没有多少差别。这样,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就表现出二重性:一方面是生长着的共产主义因素;一方面是衰亡着的资本主义传统或痕迹,由此而形成一个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的此长彼消或彼长此消的矛盾运动过程。

认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二重性,是我们认识社会主义条件下新的资产阶级、特别是党内资产阶级形成的前提。恩格斯指出:“唯物主义历史观从下述原理出发:生产以及随生产而来的产品交换是一切社会制度的基础;在每个历史地出现的社会中,产品分配以及和它相伴随的社会之划分为阶级或等级,是由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以及怎样交换产品来决定的。7 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础上,为着满足全体劳动人民的需要,进行有计划的生产和交换,同这种生产和交换相联系,组织、维护和发展这种生产和交换的,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两个劳动阶级——工人阶级和集体农民。那末,在社会主义的生产和交换过程中,又是通过怎样的途径形成新的资产阶级特别是党内资产阶级的呢?

我们已经看到,社会主义生产是为了满足国家和人民的需要的直接社会性生产,但是,它又仍然是商品生产。所谓商品生产,就是价值生产。在社会主义生产过程中,这种价值的生产,同满足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需要为目的的生产,既是统一的,又是对立的。作为商品生产,生产出来的商品是一种交换价值,它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去交换其他的商品。这样,人和人的社会关系就会转化为物和物的社会关系,人的能力就会转化为物的能力。这种情形,在社会主义生产单位总是或多或少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的。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每人所以能对于别人的活动或对于社会财富行使权力,就在于他是交换价值货币底所有人。他在他的钱袋里随身携带着他的社会权力以及他同社会的联系。8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由于实行商品制度,每个企业(事实上是每个企业的领导人)也被赋予这方面的一定权力;也只有赋予这方面的权力,才能同社会建立联系。这就是为价值而生产、为利润而生产的经济条件。

这种经济条件,不断地诱使企业和经济部门的管理人员离开社会主义生产目的,走上为价值而生产、为利润而生产的道路。一个企业、一个部门一旦走上这条道路,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以及怎样交换产品,就受价值规律和利润规律的支配了,企业的生产实际上就是按照资本主义原则而不是按照社会主义原则在进行了,社会主义企业实际上已经在蜕化变质。这样原来按照计划规律建立的供求关系也就被打乱了。某些商品供不应求、某些商品供过于求的现象就会受供求规律的支配。

些人就会利用供求矛盾的扩大,把自己掌握的某些供不应求的商品当作筹码,取得一定的社会权力,迫使别人服从自己的某些要求,把国家和集体经济单位的纯收入的一部分,通过合法和大量非法的手段占为己有,转化为剩余价值。社会主义条件下新的资产阶级分子就这样孵化出来了。恩格斯指出:“在阶级对立中运动的社会里,财富只要包含着对人的支配,它就主要地、几乎完全地依靠通过对物的支配来进行对人的支配9。新资产阶级、党内资产阶级也是依靠和通过对物的支配来进行对人的支配的。这是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交互作用的过程。对于个别生产单位来说,完成较多的产值、获得较多的利润,是直接反映出来的,是一目了然的,但是搞利润挂帅所造成的严重社会后果,并不一定都能在一个企业中直接反映出来。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条件下流通领域的规律的时候,曾经指出:“对单个的生产当事人本身来说,这种内部规律仍然是看不出来,不能理解的。10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对个别企业的领导人来说,也会是这样。只有从社会生产和交换的总联系中,人们才能认识到,当一个企业走上追逐利润的道路的时候,就在实际上孵化着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了,而领导这类企业的人员,也就成了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发挥着孵化新的资产阶级分子的功能。

党内资产阶级,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就是在追逐利润的过程中形成的。走资派贯彻利润挂帅的修正主义路线,维护和代表的是腐朽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党内资产阶级在它的形成过程中,一面孵化着新的资产阶级,一面保护着老的资产阶级,从而使自己成为整个资产阶级的核心力量在党内出现。因此,只反对党外资产阶级,不反对党内资产阶级,是不彻底的,在一定的条件下,事实上起了保护整个资产阶级的作用。只有首先反对党内资产阶级,才能在阶级斗争的一个战役中从根本上打击整个资产阶级。

党内资产阶级作为剥削阶级,同其他剥削阶级一样,也要无偿地占有他人的劳动。至于无偿地占有他人劳动的方式,则依各种社会生产关系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资产阶级在党内的代表人物,不过是分享垄断资产阶级的残羹剩汁,因而只能作为后者的附庸出现。在社会帝国主义的官僚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党内资产阶级则已成为全国物质财富的占有者,囊括工农创造的一切剩余价值,并且在这个阶级内部论功行赏、坐地分赃。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下,党内资产阶级还不是全国物质财富的占有者,他们一般是在商品制度这块土壤上,发挥着孵化新的资产阶级的功能,通过扩大按劳分配方面的资产阶级法权占有大量社会产品,并且采取各种隐藏的手段,对国家和集体经济单位的纯收入进行再分配,攫取他们能够攫取的一个份额,并且把这一部分转化为剩余价值。党内资产阶级原来并不占有生产资料,对于占有社会财富表现得特别贪婪,对于资产阶级法权特别迷恋。他们是腐朽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代表。这是这个行将灭亡的阶级的经济特征。

党内资产阶级,这是一个总概念。我们说,党内资产阶级是在生产和交换中形成的,这是说,社会主义社会一个阶级的形成,最根本的原因,必须从经济关系的变化中去寻找。但这决不是说,党内资产阶级的产生,没有它的政治的思想的根源,更不是说,党内资产阶级在上层建筑领域没有它的政治代表。

毛主席指出:“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有在幕前的,有在幕后的”。支持这些当权派的,“在上面的,有在社、区、县、地、甚至有在省和中央部门工作的一些反对搞社会主义的人。11不论是在幕前的还是在幕后的,不论是在下面的还是在上面的,党内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阶级利益把他们聚合在起,必然会产生它的政治代表、挂帅人物,并且以一条修正主义路线把他们联系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推行修正主义路线,坚持走资本主义道路,是党内走资派最本质的政治特征。特别是修正主义路线的头子,掌握了党和国家很大一部分权力,他们搞起资本主义复辟来,比党外资产阶级厉害得多,危险得多。林彪坚持搞修正主义,发展到炮制《“571 工程”纪要》,发动反革命武装政变;邓小平坚持搞修正主义,授意炮制《论总纲》这样的复辟资本主义的政治宣言,策动了象天安门广场事件那样的反革命政治暴乱。这些触目惊心的阶级斗争事实,以极大的尖锐性和鲜明性暴露了党内资产阶级的反动本质。

分析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二重性,既要认识资产阶级那方,又要认识无产阶级这一方。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过程中,一方面会不断分泌出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我们要从这一点上树立起长期作战的思想;但是另一方面也必然会不断壮大着共产主义和无产阶级,我们要从这一点上莫定共产主义事业必胜的信心。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运动,不是一个自发的过程,而是通过无产阶级及其革命政党制定的正确路线和实行正确的领导展开的。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差别,消灭资产阶级法权这个产生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重要经济基础。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运动中,将日益提高生产资料社会化和国民经济计划化的程度,壮大工人阶级的队伍,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具有共产主义因素的社会主义新生事物,更好地按照全体人民的利益分配社会产品,使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因素日益成长。所有这些,必将加强对资产阶级法权的限制,把包括党内资产阶级在内的新老资产阶级驱逐到越来越狭小孤立的阵地上去,经过长期的斗争,最终消灭这个阶级。

毛主席指出:“搞社会主义革命,不知道资产阶级在哪里就在共产党内,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走资派还在走。” 12毛主席的这个英明论断,深刻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时期阶级关系的变化和阶级斗争的特点,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主席的科学论断,使我们认识到,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归根到底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关系,党内资产阶级是腐朽没落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代表,是无产阶级专政下革命的主要对象,党内走资派是复辟资本主义的主要危险。毛主席的这个重要指示,为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进一步指明了方向,鼓舞和指导着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建设社会主义和实行共产主义而英勇斗争。


第十四章 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

无产阶级为了胜利地开展同党内外资产阶级的斗争,保证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使共产主义因素逐步增长,使资本主义的传统或痕迹逐步削弱,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坚持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全面专政,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

马克思对无产阶级专政曾经作过一个最简单的概括:“我的新贡献就是证明了下列几点:(1)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2)阶级斗争必然要导致无产阶级专政;(3)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13。马克思的这一段精彩论述,极其鲜明地表达了马克思的国家学说同资产阶级国家学说之间的关系和根本的区别,表达了马克思国家学说的实质,表达了无产阶级专政发生、发展和消亡的全过程,包括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全部任务和实际内容。列宁也指出:“从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当然不能不产生非常丰富和繁杂的政治形式,但本质必然是一个,就是无产阶级专政。”14

毛主席指出:“列宁为什么说对资产阶级专政,这个问题要搞清楚。这个问题不搞清楚,就会变修正主义。要使全国知道。15毛主席的指示,对于坚持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任务是什么呢?马克思在《一八四八年至一八五〇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中对它作了具体的说明,指出无产阶级专政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差别,达到消灭这些差别所由产生的一切生产关系,达到消灭和这些生产关系相适应的一切社会关系,达到改变由这些社会关系产生出来的一切观念的必然的过渡阶段。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要做到这一点,无产阶级就要在一切领域、在革命发展的一切阶段始终坚持对资产阶级的全面专政,直到地球上消灭这四个一切,使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既不能存在,也不能再产生,决不能半途而废。

为着完成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任务,必然要求在无产阶级专政下坚持继续革命。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马克思就提出了“社会主义就是宣布不断革命,就是无产阶级的阶级专政16的光辉思想,把无产阶级专政和不断革命联系了起来。

列宁在苏联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不断革命的理论。列宁分析了社会主义革命过程中阶级斗争的新形势,指出:“社会主义革命不是一次行动,不是一条战线上的一次战斗,而是充满了剧烈的阶级冲突的整整一个时代是在一切战线上,也就是说,在经济和政治的一切问题上的长长一系列的战斗17。列宁总是强调指出,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无产阶级必须从经济上、政治上、思想上、军事上等一切方面同资产阶级进行不断的斗争,决不能中途停止。

毛主席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不断革命的原理,总结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

毛主席指出:“在我国,虽然社会主义改造,在所有制方面说来,已经基本完成”,“但是,被推翻的地主买办阶级的残余还是存在,资产阶级还是存在,小资产阶级刚刚在改造。”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谁胜谁负的问题还没有真正解决。”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各派政治力量之间的阶级斗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在意识形态方面的阶级斗争,还是长时期的,曲折的,有时甚至是很激烈的。18毛主席又作出了资产阶级就在共产党内的科学论断。这是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革命实践中,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还存在阶级和阶级斗争,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伟大理论,号召无产阶级必须把政治战线、经济战线和思想文化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到底。

毛主席在深入分析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创立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的基础上,为我们党制定了一条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在社会主义这个历史阶段中,还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要认识这种斗争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要提高警惕。要进行社会主义教育。要正确理解和处理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问题,正确区别和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不然的话,我们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就会走向反面,就会变质,就会出现复辟。我们从现在起,必须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使我们对这个问题,有比较清醒的认识,有一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路线。19毛主席制定的这条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揭示了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的客观规律,是坚持对资产阶级全面专政的唯一正确的路线。社会主义时期两条路线斗争的焦点,就是坚持还是反对无产阶级专政。毛主席制定的党的基本路线,是光芒万丈的灯塔,照亮了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历史航程。

我国人民在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以后,在以毛主席为首的无产阶级司令部的统率下,遵照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伟大理论,同资产阶级特别是党内资产阶级进行了多次的斗争,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并且在斗争过程中,找到了一种“公开地、全面地、由下而上地发动广大群众来揭发我们的黑暗面20这样的一种斗争形式,它就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一场上层建筑领域里的大革命,是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的一场政治大革命,也可以叫作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在以毛主席为首的无产阶级司令部的正确领导下,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经过反复的较量,广大革命群众摧毁了刘少奇、林彪两个资产阶级司令部。这伙叛徒、卖国贼里通外国,妄图改变党的路线和政策,颠覆无产阶级专政,复辟资本主义。他们的修正主义路线的实质是极右。批判邓小平、反击右倾翻案风的斗争,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继续和深入。毛主席在亲自发动和领导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领导我们党战胜了刘少奇、林彪、邓小平的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进一步巩固了我国的无产阶级专政。在幅员广大、人口众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坚持社会主义,巩固无产阶级专政,这是毛主席对于当代所作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伟大贡献,同时,为国际

共产主义运动反修防修,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建设社会主义,提供了新鲜经验。

革命在发展,斗争在继续。毛主席指出:“现在的文化大革命,仅仅是第一次,以后还必然要进行多次。革命的谁胜谁负要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内才能解决。如果弄得不好,资本主义复辟将是随时可能的。全体党员,全国人民,不要以为有二次、三四次文化大革命,就可以太平无事了。千万注意,决不可丧失警惕。21毛主席又指出:“民主革命后,工人、贫下中农没有停止,他们要革命。而一部分党员却不想前进了,有些人后退了,反对革命了。为什么呢?作了大官了,要保护大官们的利益。”“一百年后还要不要革命?一千年后要不要革命?总还是要革命的。总是一部分人觉得受压,小官、学生、工、农、兵,不喜欢大人物压他们,所以他们要革命呢。一万年以后矛盾就看不见了?怎么看不见呢,是看得见的。22我们要始终坚持同党内资产阶级进行各种形式的斗争,包括进行多次文化大革命这样形式的斗争,直至把一切毒蛇猛兽消灭干净,让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

对待无产阶级专政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态度,是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的试金石。一切新老修正主义者,都在这个根本问题上显露了他们的反革命原形。苏修叛徒集团宣称:“无产阶级专政在国家消亡之前就不再是必要的了”,代替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是“全民国家”。这种谬论根本否定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始终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关于国家总是阶级斗争的工具的科学论断。苏修叛徒集团就是在所谓“全民国家”的谬论掩护下,颠覆无产阶级专政,复辟资产阶级专政的。毛主席全面总结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提出了一系列科学论断,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给中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方向。为着防止资本主义复辟,我们必须懂得为什么要对资产阶级专政,懂得资产阶级在哪里,懂得无产阶级专政的任务是什么,始终坚持对资产阶级实行全面专政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把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进行到底,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第十五章 共产主义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

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是为了实现党的基本纲领,即彻底推翻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用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用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和亿万劳动人民最崇高的理想,是自有人类历史以来最完全、最进步、最革命、最合理的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和社会制度。千百万无产阶级的先锋战士同亿万革命人民一道,为了实现共产主义,高唱着“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的革命战歌,不怕牺牲,前赴后继,不断粉碎帝国主义、修正主义和一切反动派的镇压和破坏,在地球的广大地区,创立了社会主义社会,并在其他地区掀起了日益强大的社会主义革命运动,为在全世界争取社会主义的胜利而英勇斗争。

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是不成熟的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过程,是新生的共产主义因素逐步成长,衰亡着的资本主义的传统或痕迹逐步消亡的过程。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看,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必要准备,共产主义社会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社会主义社会,人心、党心、党员之心,是向着共产主义的。但是,历史的发展总是曲折的。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并不排斥这样的可能性:在一定时期内,资产阶级法权被巩固和扩大,资本主义因素不断增长,在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方面占据主导的地位,在全社会范围内出现资本主义复辟。当然,这种资本主义复辟,从历史的眼光来看,是短暂的,是不能改变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的。无产阶级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任务,就是在一切领域、在革命发展的一切阶段,坚持对资产阶级的全面专政,批判和限制资产阶级法权,破除资产阶级法权思想,逐步地清除资本主义的传统或痕迹,使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断趋向完善,使广大人民群众的共产主义觉悟不断得到提高,以促进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击退资产阶级的任何反抗,不断地揭露和批判党内资产阶级,揭露和批判党内资产阶级所推行的修正主义路线,彻底战胜资产阶级,堵绝资本主义复辟的道路,最后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差别,以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一切共产主义者的最后目的,则是在于力争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最后的完成。23

那末,一代又一代的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为之奋斗终身的共产主义社会,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社会呢?

共产主义社会是彻底消灭了阶级和阶级差别的社会,是全体人民具有高度的共产主义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的社会,是全体人民具有高度劳动积极性和自觉性的社会,是具有极其丰富的社会产品的社会,是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原则的社会,是国家消亡了的社会。正如马克思所说:“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上,在迫使人们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之后;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法权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24

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共产主义的理论,人类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要求社会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同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联合起来,进行艰苦卓绝、坚韧不拔的长期的共同斗争,逐步实现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全面胜利,建立一个没有帝国主义、没有资本主义、没有剥削制度的新世界,为共产主义的实现创造条件。这些条件是:

第一,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差别,铲除资产阶级得以存在和产生的土壤,彻底消灭资产阶级法权。

在社会主义社会,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这两大对抗阶级之间始终存在着阶级斗争。无产阶级如果不彻底战胜、彻底消灭新老资产阶级特别是党内资产阶级,不彻底铲除资产阶级得以存在和产生的土壤,资本主义就有复辟的危险。在这种条件下,当然谈不上转变到共产主义社会。

在社会主义社会,旧社会遗留下来的资产阶级法权将长期存在,工农差别、城乡差别、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将长期存在。资产阶级,特别是党内资产阶级必然会利用他们篡夺到的那一部分权力,通过巩固、扩大、强化资产阶级法权和三大差别的途径,来反对无产阶级、反对社会主义,复辟资本主义。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始终存在着资产阶级复辟和无产阶级反复辟的斗争。但是,共产主义是历史的必然。在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作用下,在党的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基本路线的指引下,无产阶级必将创造条件逐步限制以至最后消灭资产阶级法权,逐步缩小以至最后消灭三大差别,把资产阶级这个最后赖以安身立命的基础彻底摧毁,实现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社会,要求“造就全面发展的一代生产者”25。什么是全面发展的生产者呢?什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生产者的道路呢?毛主席的《五·七指示》,既回答了什么是全面发展的生产者的问题,又为造就全面发展的生产者指明了一条光辉的道路。

毛主席指出:工人以工为主,也要兼学军事、政治、文化。也要搞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也要批判资产阶级。在有条件的地方,也要从事农副业生产,例如大庆油田那样。

公社农民以农为主(包括林、牧、副、渔),也要兼学军事、政治、文化。在有条件的时候,也要由集体办些小工厂,也要批判资产阶级。

学生也是这样,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即不但学文,也要学工、学农、学军,也要批判资产阶级。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商业、服务行业、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凡有条件的,也要这样做。26

全面实现毛主席的《五·七指示》,使得工、农、商、学、兵每一个劳动者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都做到拿起铁锤能做工,拿起锄头能种田,拿起枪杆子能打击敌人,拿起笔杆子能批判资产阶级。这样,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新人必然会大批大批地涌现,旧社会遗留下来的三大差别和资产阶级法权必然要逐步归于消亡。因此,《五·七指示》的道路,是一条通向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由之路。

第二,实现单一的生产资料的共产主义全民所有制,使之成为社会的唯一的经济基础。

在社会主义社会的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存在生产资料的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这样两种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此外还存在个体所有制的残余,资产阶级法权在所有制方面还没有完全取消。在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还没有提高到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时候,在个体所有制的残余还没有完全消失的时候,农民还不可避免地保留着原来小生产者的某些固有的特点和习惯势力。在这种情况下,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资本主义自发倾向,存在着产生新富农的土壤。同时,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也不是纯而又纯的,也带有旧社会的传统或痕迹,可以被资产阶级特别是党内资产阶级利用来复辟资本主义。在领导权被走资派篡夺的条件下,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有可能蜕化成为资本主义所有制。要使两种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的领导权掌握在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广大劳动群众手里,是一个相当长的斗争过程。因此,一方面,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保卫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另一方面,要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思想觉悟的提高,有条件地、有步骤地使集体所有制由低级向高级、由小到大地向前发展,并实现从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到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过渡。从限制所有制方面没有完全取消的那一部分资产阶级法权,到最终消灭这部分资产阶级法权,是一个相当长的发展过程。即使到了全民所有制成为社会的唯一的经济基础的时候,它的性质仍然是社会主义的。它要经过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才能发展成为共产主义全民所有制。我国人民创造的人民公社,是解决这个过渡问题的一种最好的组织形式。

第三,高度发展社会生产力,使社会产品极大丰富,实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原则。

从社会主义社会转变到共产主义社会,是生产关系的一个巨大的飞跃。高度发展的生产力,是实现这一飞跃的物质条件。共产主义的生产关系是以生产资料的共产主义全民所有制为基础的。那时,商品货币关系不再存在了,社会主义的直接社会生产将要转化为共产主义的直接社会生产;从而,计算社会产品所包含的劳动量也将直接以劳动时问为尺度,产品将由社会直接分配;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虽然还将存在先进和落后、正确和错误的矛盾,但是将失去阶级的性质;在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面将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这一切,离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社会产品的极大丰富是办不到的。马克思主义教导我们:“当社会总劳动所提供的产品除了满足社会全体成员最起码的生活需要以外只有少量剩余,因而劳动还占去社会大多数成员的全部或几乎全部时间的时候,这个社会就必然划分为阶级。”“这种划分是以生产的不足为基础的,它将被现代生产力的充分发展所消灭。27在共产主义社会,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决不是现时代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所能比拟的。因此,实现共产主义,必然要求极大地发展社会生产力。

第四,全体人民共产主义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的极大提高,具有高度的劳动积极性和自觉性。

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虽然是实现共产主义的重要条件之一,但是,单有生产力的发展,是不能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去的。如果按照邓小平的“白猫黑猫”论去搞,那就必然会象苏联那样“卫星上天,红旗落地”,倒退到资本主义。在社会主义社会,由于资产阶级的存在,由于产生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土壤的存在,资产阶级思想和传统恶习也还要长期存在,并且必然要侵袭到劳动人民的队伍中来,侵袭到政治生活和党的生活中来。在思想文化战线上,无产阶级必须坚持对资产阶级的全面专政,必须同资产阶级进行长期的、顽强的斗争,在劳动人民中进行长期的、耐心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才能逐步肃清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不断提高人们的共产主义觉悟,为使劳动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创造精神条件。“共产主义是社会主义发展的高级阶段,那时人们从事劳动都是由于觉悟到必须为共同利益而工作。28在社会主义社会,在同党内外资产阶级斗争的过程中,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劳动群众也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批林批孔运动和批判邓小平、反击右倾翻案风的斗争,提高了我国亿万群众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觉悟,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在各个领域的阵地。毛主席教导我们,“认真看书学习,弄通马克思主义”。在干部和群众中扩大共产主义思想的宣传,组织干部和群众认真读马、列的书,读毛主席的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世界到了全人类都自觉地改造自己和改造世界的时候,那就是世界的共产主义时代。29

第五,在世界范围内消灭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和剥削制度,国家自行消亡。

当着世界上尚存在着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和剥削制度的时候,一个或若干个社会主义国家,能不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最后胜利?这是当代的一个重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问题。

十月革命以后,列宁分析了苏联的国内外环境,明确指出:“我们是被那些公开表示极端仇恨我们的人、阶级和政府包围着的。必须记住,我们随时都有遭受各种侵袭的危险。30只有在全世界范围内,只有靠各国工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够最后取得胜利。31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叛徒集团完全背叛了列宁的遗训,一再宣扬什么在苏联“社会主义不仅取得了完全的胜利,而且取得了彻底的胜利”;苏联已“消灭了资本主义复辟的社会经济可能性”。苏修叛徒炮制和宣扬这种“理论”,他们的目的就是在国内掩盖复辟资本主义的罪恶,在国外放手同另一个超级大国美帝国主义互相争夺,妄图称霸世界。

毛主席对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不能单独在一国取得最后胜利的理论,有重大的发展。毛主席针对现代修正主义对列宁主义的歪曲和背叛,明确指出:“按照列宁主义的观点,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最后胜利,不但需要本国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努力,而且有待于世界革命的胜利,有待于在整个地球上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使整个人类都得到解放。因此,轻易地说我国革命的最后胜利,是错误的,是违反列宁主义的,也是不符合事实的。32毛主席的指示,批判了苏修所谓社会主义

在一国可以取得完全、彻底“胜利”的“理论”,为全世界无产阶级指出了共同斗争的根本方向。

各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从来是联系在一起的。在其他国家人民没有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以前,一个或几个社会主义国家不可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因为,当着帝国主义、人剥削人的制度还在世界上存在的时候,国际阶级斗争必然要反映到社会主义国家内部来,社会主义国家就始终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可能性,存在着国际帝国主义、社会帝国主义进行颠覆和侵略的威胁。在这种条件下,无产阶级专政的职能在对内、对外两方面都不能削弱,而是必须加强。“消灭阶级,消灭国家权力,消灭党,全人类都要走这一条路的,问题只是时间和条件。”要“努力工作,创设条件,使阶级、国家权力和政党很自然地归于消灭,使人类进到大同境域”。33

社会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有义不容辞的国际主义义务,尽自己的所能,支援世界革命,同世界各国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同国际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上团结起来,在整个地球上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使整个人类都得到解放,夺取社会主义的最后胜利,为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而奋斗到底。

毛主席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共产主义的原理,结合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提出的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是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而准备条件的指路明灯。

无产阶级根据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以阶级斗争为纲,在一切领域、在革命发展的一切阶段坚持对资产阶级的全面专政,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并转变到共产主义社会的

根本保证。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权力,“对于胜利了的人民,这是如同布帛菽粟一样地不可以须臾离开的东西。这是一个很好的东西,是一个护身的法宝,是一个传家的法宝,直到国外的帝国主义和国内的阶级被彻底地干净地消灭之日,这个法宝是万万不可以弃置不用的。34

从社会主义社会转变到共产主义社会,意味着要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差别,消灭旧社会遗留下来的一切传统或痕迹,消灭资产阶级法权和资产阶级法权思想。无论在生产关系或是在上层建筑方面,都将发生极其深刻的转变,都将是一种质的巨大飞跃。这个转变和飞跃,只有经过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长期的复杂的阶级斗争,经过社会革命,才能逐步实现。

无产阶级专政下的阶级斗争规律证明,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越来越深刻地突出地表现在党内。党内资产阶级为了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复辟,总是竭力扩大社会主义时期还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的资产阶级法权,强化这个产生新资产阶级的重要经济基础,以维护整个资产阶级的利益。无产阶级限制资产阶级法权,就是革党内资产阶级的命。通过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的资产阶级法权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限制和反限制的斗争,主要集中在这样一些问题上:要不要把一切经济部门和企业的领导权掌握在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广大劳动群众手里?集体所有制企业之间富裕程度的差距要不要逐步缩小?从长远来看,集体所有制要不要实现从小集体到大集体、从集体到全民的过渡?对于那些限制资产阶级法权的社会主义新生事物,要不要积极加以支持?工农差别、城乡差别、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要不要逐步缩小并最终使之消灭?商品制度和工资等级制度要不要在无产阶级专政下加以限制,并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地用按需分配来代替按劳分配?广大的工人、贫下中农在民主革命后没有停止,他们要革命,必然要求限制并最终消灭资产阶级法权,把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到底。但是,资产阶级法权是党内资产阶级的命根子。他们总是把资产阶级法权看成天经地义,不能触动它一根毫毛,总想把它强化和扩大。当革命革到这些人的头上,伤害到这些大官们的利益,也就是整个资产阶级的利益时,他们就要跳出来反对。刘少奇、林彪和邓小平推行的那一套修正主义路线的极右实质,就是要通过强化、扩大资产阶级法权,培植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颠覆无产阶级专政,复辟资本主义。党内两条路线的斗争,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的集中表现。毛主席指出:“不斗争就不能进步。”“八亿人口,不斗行吗?!35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将贯串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时期,直到阶级和阶级差别彻底消灭,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时候才会止息。所以,从社会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是一个长期的阶级斗争过程,是一场极其深刻的社会革命。现代修正主义者散布关于社会主义社会转变到共产主义社会不需要社会革命的谬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国际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彻底背叛“马克思主义在理论上的胜利,逼得它的敌人装扮成马克思主义者,历史的辩证法就是如此。36当代,形形色色的马克思主义的敌人纷纷打起共产主义的旗号招摇过市,欺骗群众。苏修叛徒集团的假共产主义,便是各种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突出表现。苏修叛徒集团正是在这种假共产主义理论的掩护下,把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蜕变为今天的社会帝国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必须在同苏修的假共产主义理论作斗争中前进。苏修假共产主义的理论核心,是通过否认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自始至终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基本理论,策动资产阶级向无产阶级进行残酷的阶级斗争,变无产阶级专政为资产阶级专政,变社会主义制度为资本主义制度。毛主席指出:“现在的苏联是资产阶级专政,是大资产阶级专政,德国法西斯式的专政,希特勒式的专政。37假共产主义,真资本主义、社会帝国主义、社会法西斯主义,这就是问题的本质。

一九六一年十月,赫鲁晓夫在苏修二十二大声称:“在二十年之内(指一九六〇年到一九八〇年——引者)我们将基本上建成共产主义社会。”一九六四年,赫鲁晓夫垮台了。勃列日涅夫继承了赫鲁晓夫的“土豆烧牛肉”的假共产主义事业。到一九七六年,苏修的所谓共产主义社会,已“建设”了十六年,再有四年就应该“基本上建成”了。奇怪的是,作为赫鲁晓夫二世的勃列日涅夫,多年来连哼一声“二十年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社会”也不敢哼了。那末,苏联今天到底是个什么社会,总要有个说法呀!于是,勃列日涅夫叛徒集团绞尽脑汁,摇断笔杆,在几年前抛出了一个“统一见解”,说:苏联“建成了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并且为顺利建设共产主义创造了条件。”这个“统一见解”,好就好在它自我宣布这帮叛徒们原来炮制的假共产主义已经破产了。看:快要“基本建成”的“共产主义社会”,忽然变成了“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38。变的好快!其实,“二十年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社会”也好,“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也好,这两片薄薄的面纱都盖不住苏修叛徒集团复辟资本主义的狰狞面目。“当顽强的历史事实把自我欺骗的一切醉梦驱散的时候,这种形式的社会主义就化为一种可怜的哀愁39

刘少奇、林彪一伙在共产主义问题上也散布了不少谬论,他们一会儿说共产主义要“拿‘产’字作旗帜”,要“大家发财”;一会儿说共产主义就是“公产主义”,二千多年前孔老二讲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就是“共产主义之原始的思想”。他们重新拾起没落奴隶主阶级的代言人孔老二提出的所谓“天下为公”的口号,宣扬这种不要消灭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的“公产主义”,正好暴露了这一伙叛徒、卖国贼妄图充当二十世纪的奴隶主的丑恶面貌。邓小平则鼓吹共产主义就是“大家爱吃什么就吃什么,爱穿什么就穿什么”,“每人每年有六十斤猪肉,每天半斤苹果,还可以喝二两白干”之类的谬论。邓小平的这种“二两白干”的共产主义,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共产主义毫无共同之处,而同苏修的“土豆烧牛肉”的假共产主义则是一路货色。这就证明他和苏修叛徒集团是一丘之貉。

当代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国际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被压迫人民的伟大导师毛主席,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雄伟气魄,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发动了批判以苏修叛徒集团为中心的现代修正主义的伟大斗争,促进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和各国人民反帝反霸事业的蓬勃发展,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前进。

毛主席指出:“苏修、美帝狼狈为奸,做了这么多的坏事、丑事,全世界革命人民是不会饶过他们的。世界各国人民正在起来。一个反对美帝、苏修的历史新时期已经开始。40苏修社会帝国主义比老牌帝国主义具有更大的欺骗性,因而具有更大的危险性。当代的世界存在着四大矛盾:被压迫民族同帝国主义、社会帝国主义的矛盾;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国家内部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帝国主义国家同社会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帝国主义各国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国家同帝国主义、社会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必将日益激起各国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参加反对帝、修、反的伟大革命斗争。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已有一部分进了博物馆(在社会主义国家);其余部分,也已“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快进博物馆了。惟独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和社会制度,正以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钓之力,磅礴于全世界,而葆其美妙之青春。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是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基本路线的理论基础,是无产阶级坚持对资产阶级的全面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建设社会主义的强大思想武器。认真学习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必将使我们加深对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提高阶级斗争、路线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觉悟,更加自觉地执行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以“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英雄气概,去攀登共产主义的高峰。

革命在发展,人民在前进。无产阶级是革命的乐观主义者。我们坚信“新陈代谢是宇宙间普遍的永远不可抵抗的规律41;“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42马克思主义诞生只有一百多年,旧世界就已经被打得落花流水。一个没有帝国主义、没有资本主义、没有剥削制度的新世界的曙光就在前头。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毛主席继承、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光辉,永远照耀着亿万革命人民前进的道路。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旗帜下,全世界无产者和被压迫人民、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1. 马克思:《资本论》第 3 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5 卷,第 920、929页。 ↩︎

  2. 见苏联《布尔什维克》杂志 1932 年第 1~2 期合刊、1933 年第 21 期、1940 年第 1 期上刊登的沃兹涅先斯基的文章。 ↩︎

  3. 转引自 1975 年 2 月 22 日《人民日报》。 ↩︎

  4. 转引自 1975 年 2 月 22 日《人民日报》。 ↩︎

  5. 转引自 1976 年 5 月 16 日《人民日报》。 ↩︎

  6. 《国家与革命》。《列宁选集》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1972 年版,第 256 页。 ↩︎

  7.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 卷,第 424~425 页。 ↩︎

  8.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草稿)》第一分册。人民出版社 1975 年版,第 92 页。 ↩︎

  9. 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1972 年版第225 页。 ↩︎

  10. 马克思:《资本论》第 3 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5 卷,第 936 页。 ↩︎

  11. 转引自红旗杂志 1967 年第 10 期。 ↩︎

  12. 转引自 1976 年 3 月 10 日《人民日报》。 ↩︎

  13. 马克思:《致约·魏德迈(1852 年 3 月 5 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 卷,人民出版社 1972 年版,第 332~333 页。 ↩︎

  14. 《国家与革命》。《列宁选集》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1972 年版,第 200 页。 ↩︎

  15. 转引自 1975 年 2 月 22 日《人民日报》。 ↩︎

  16. 马克思:《1848 年至 1850 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卷,人民出版社 1972 年版,第 479 页。 ↩︎

  17. 《社会主义革命和民族自决权》。《列宁选集》第 2 卷,人民出版社 1972 年版第717 页。 ↩︎

  18.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毛泽东著作选读》(甲种本),人民出版社 1965 年版,第 482 页。 ↩︎

  19. 转引自《红旗》杂志 1967 年第 10 期。 ↩︎

  20. 毛主席语录。转引自《红旗》杂志 1969 年第 5 期。 ↩︎

  21. 转引自《红旗》杂志 1967 年第 7 期。 ↩︎

  22. 转引自 1976 年 5 月 16 日《人民日报》。 ↩︎

  23.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毛泽东选集》第 2 卷,人民出版社 1967 年横排本,第 614 页。 ↩︎

  24. 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 卷,人民出版社1972 年版,第 12 页。 ↩︎

  25. 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1972 年版,第 335 页。 ↩︎

  26. 转引自 1966 年 8 月 1 日《人民日报》。 ↩︎

  27. 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1972 年版,第 321 页。 ↩︎

  28. 《在农业公社和农业劳动组合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演说》。《列宁选集》第 4 卷,人民出版社 1972 年版,第 112 页。 ↩︎

  29. 《实践论》。《毛泽东选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1967 年横排本,第 273 页。 ↩︎

  30. 《在全俄苏维埃第九次代表大会》。《列宁全集》第 33 卷,第 121 页。 ↩︎

  31. 《在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和莫斯科苏维埃联席会议上关于对外政策的报告》。《列宁全集》第 27 卷,第 346 页。 ↩︎

  32. 转引自《红旗》杂志 1969 年第 5 期。 ↩︎

  33. 《论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选集》第 4 卷,人民出版社 1967 年横排本,第 1357~1358 页。 ↩︎

  34. 《为什么要讨论白皮书》。《毛泽东选集》第 4 卷,人民出版社 1967 年横排本,第 1391~1392 页。 ↩︎

  35. 毛主席语录。转引自 1976 年 5 月 16 日《人民日报》。 ↩︎

  36. 《马克思学说的历史命运》。《列宁选集》第 2 卷,人民出版社 1972 年版,第 439 页。 ↩︎

  37. 转引自 1970 年 4 月 22 日《人民日报》。 ↩︎

  38. 苏修一个头目在 1964 年曾经气势汹汹地说,中国人“竟然怀疑我们党、我国人民建设共产主义的权利”。1971 年,这个家伙却大谈起所谓苏联是,“发达的社会义社会”,而所谓共产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的建设,倒是一项“很长时间的复杂而多方面的综合任务”来了。昔日威风,而今安在? ↩︎

  39. 《共产党宣言》。《马克恩恩格斯选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1972 年版,第276 页。 ↩︎

  40. 转引自《红旗》杂志 1969 年第 5 期。 ↩︎

  41. 《矛盾论》。《毛泽东选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1967 年横排本,第 297 页。 ↩︎

  42. 《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1972 年版,第263 页。 ↩︎


相关内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