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运动 | 第四章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是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通过市场配置资源的经济。社会主义条件下不存在市场经济,“问题仍然是二者必居其一,要么是社会主义,要么是市场经济”1。改革开放是在“摸论”等实用主义指导下的体制改革,通过不断尝试改变政策建立有利于资本成长的社会环境。开始时,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框架并不明确。1979年11月26日,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不能说是资本主义。我们是计划经济为主,也结合市场经济”2。1980年1月16日又讲“在计划经济指导下发挥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3。这一阶段邓小平尽管提出了“市场经济”,但思路上与陈云的“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相一致。1982年12大提出的“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也被人叫做陈云的“鸟笼经济”,市场经济是鸟,计划经济是笼子,鸟只能在笼子里飞。“鸟笼经济”理论本质上是国家资本主义的一种方式。市场调节为辅,主要是指农村市场,82年农村承包到户、资本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自由;城市里也允许有限范围内存在的一些资本,但当时城市里主要生产、生活资料基本上是计划配置的。
80年代理论界大量引入东欧关于市场经济的理论,追捧西方的经济模式,其目的是解决如何创造条件形成商品市场的问题。84年10月,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单从这句话上似乎看不出什么内容,好像毛时代也是这样的,这个政策的目的是在农村里资本已经合法存在的情况下,推进城市里的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在于把商品交换、市场交换原则渗透到生产资料领域,而在毛时代全民所有制工业内部生产资料不是商品4。同时伴随以大规模国有企业的放权让利,把企业租赁给厂长个人。一旦企业有了自主权,全民所有制内部生产资料也不再按照原来的计划调配,那么企业之间就可以为市场、原料进行竞争,市场经济下工厂的独立利益初现雏形。《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要使企业真正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自负盈亏”使企业具备资本特征,彼此之间可以互相竞争,这相当于把原来全民所有制的国有企业降格到集体企业,变成恩格斯批判的杜林的那种“经济公社”。
从社会消费来看,生活资料也开始商品化,尽管粮食等主要生活资料还是计划配给。为麻痹工人,采取给“胡萝卜”方式,国家职工普调工资。在市场上物质也较70年代丰富,猪肉等都可以买到,还有电冰箱等轻工业品,很多工人看到眼前利益也很高兴。有些学者因此将80年代称为各阶层共赢的阶段,事实上是生产、生活资料商品化的过渡阶段。官方把这一过程称之为“体制变化”,还要冠以社会主义的定语,就像三聚氰胺带上“社会主义”的帽子也可以变成蛋白质一样。84年启动商品化进程,是计划经济瓦解、市场经济形成的关键环节。
到了十三大,提法就发生重要变化。在1987年2月6日同几位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邓小平指出:“我们以前是学苏联的,搞计划经济。后来又讲计划经济为主,现在不要再讲这个了。”5十三大报告进一步提出“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新的经济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计划和市场的作用范围都是覆盖全社会的”。目的是为了调整国家和企业的关系,国家把计划权放给企业,进一步确认了市场机制作用的中枢地位,从而个别企业生产的有计划同全社会生产的盲目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形成。自此在全国范围内推动建立市场经济,将市场作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手段,最主要的对象还是城市的公有制企业。在生产资料市场上,出现双轨制;生活资料上,计划管理范围迅速缩小,大部分必需品都由市场配置,除统治集团以外,福利住房基本上不再分配。同时,国企工人合同化,农民工大量进城,国内统一的劳动力商品市场也逐步形成。
89以后,邓不得不把赵当成牺牲品,改革派暂时退却。老左派的影响盛极一时,江当时说要把违法的私营企业“搞得倾家荡产”,“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只能是公有制经济的补充,是拾遗补缺,不能本末例置,不能把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强调到不适当的地位。”6邓于是南巡,由杨尚昆“为改革开放保驾护航”,江妥协。邓的南巡讲话打垮了老左派。92年十四大最终提出“中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实现市场经济”,完成了“飞跃”。但十四大只是斗争的表现,还不是结果,十四届三中全会最终取得这一战役胜利,作出执行的决议《中共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若干决定》。93年通过《公司法》,允许国企破产;94年通过《劳动法》,确定资本主义雇佣关系。此后的一系列制度、政策确定了中国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全面承认了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合法地位,完成从资本培育、扩张到确立资本统治地位的过程。
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种种矛盾及其后果已经展现出来。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也就是说资本无节制发展已经到了“不科学”的程度。即便资本主义要实现科学发展,也必须节制资本,到目前为止尚无这方面的政策,所以看不出什么“科学发展”,现在还是伪科学盛行的时代。
-
路德维希·冯·米塞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经济计算》,载《现代国外经济学论文选》第九辑,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60-67页。转引自:http://euroasia.cass.cn/chinese/Production/Dongoujjgg/002.htm ↩︎
-
邓选二卷,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1979年11月26日 ↩︎
-
1983年版邓选二卷,目前的形势和任务,1980年1月16日。后来在1994年版邓选二卷中,适应形势需要,这句被改为“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相结合”。 ↩︎
-
吴易风. 从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发展轨迹. 当代中国史研究,2005,12(5) ↩︎
-
邓选三卷,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方法,1987年2月6日 ↩︎
-
江泽民在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的讲话,1989年8月2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