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史简明教程 | 第三回合 通往天下大治——赤县原藏万种邪,更无豪杰怕熊罴
进入 1968 年中期,形势似乎已经具备了走向“天下大治”的条件。在少数武斗仍在进行的地方,造反派越发不利。中央定性为保守组织的省级组织都已经被击溃(广西的联指被中央定性为造反派吸收了保守派组织,广东东风派虽被认为“偏保守”仍被结合进革委会,且后来在军队支持下击溃了原本略占优势的造反派红旗派,西藏大联指被定性为群众组织,新疆三促派被定性为革命群众组织),甚至县级的都已经进行了打击。保守派(除上述四个)已经式微,然而造反派间仍然内斗不止,死伤、对经济的不利影响、人心思安和造反派转逍遥都使得造反派人数和影响力减弱。在其他地方,吸收了造反派的、三结合的革委会在大部分省份的全面成立并初步巩固,群众运动的目标表面上都已经达到,使得中央文革派判断自下而上的第一阶段已经结束,新的秩序已经成立,因此开始了自上而下的第二阶段,却被军队实际掌握了权力。军队的主导使得造反派进一步被削弱。中央文革派在 1968 年下半年加大力度制止武斗,并要求军头做到一碗水端平,以尽可能保持造反派的生存和影响力,维护造反派的团结。到 1968 年 9 月,全国省级革委会全部成立,武斗也基本消失。1968-1969 年,群众组织陆续倒旗解散,进入三代会。另一头,中央的局势在斗争中也走向暂时的尘埃落定,中央文革派需要开一次大会来确认文革在第一阶段的成果,总结第一阶段的经验。于是,1968 年 10 月八届十二中全会完成彻底打倒刘少奇的手续,再次批判二月逆流,并宣布要召开九大。之后,经过 5 个月的筹备,九大于 1969 年 4 月召开。这标志着通过中央文革派与军头为代表的走资派在一定程度上妥协的方式(“安定团结”和宣布林彪为接班人),第一阶段完全结束和第二阶段全面开始,文革的主要斗争方式从群众运动转为政治斗争。
清理阶级队伍
中央文革派发动清理阶级队伍(简称清队)运动本意是要开启文革第二阶段,打击混进革命队伍的阶级敌人(类似于肃反),尤其是清查潜伏的历史反革命(包括叛徒和参加反动组织)和特务,此外计划打击的对象也包含走资派,并加强对黑五类的专政。1968 年 5 月开始,清队于全国陆续铺开(5 月前在少数地方已经开始试点),此时自下而上打击走资派的运动已经基本步入尾声,革委会已经大量成立,中央文革派认为已经到了从“天下大乱”到“天下大治”的阶段了(继续革命的理论也是建立革委会、大批判后应该清队——早在 1967 年毛主席就提出了需要清队并进行了试点)。本身清队就在冷战的紧张化背景下对旧社会的帮会残余、黑五类、潜藏的特务等过度反应,高估了其数量和危险性(当然,这不能说明这些危险完全不存在)。又由于中央文革派经过长期做工作和调整部队部署,看到此时各革委会掌权的军队和造反派相处比较融洽、也能执行中央路线将造反派结合进各级革委会,军队也没有对造反派此时掌握一定的实权表现不满,于是误判这些军队是支持文革、能执行文革路线的,也因为此时军队占有主导地位,“自上而下”的权力被授予给了军队,导致在军队掌握大量权力的时候在许多地方又被授予了打击其反对的造反派的权力(当然,军队如果有支持的一派,这一派也会参与)。但是地方掌权的军队许多并不是真心支持文革,而是服从于自己的阶级利益,有的甚至突然背刺造反派,有的则是继续拉一派打一派,通过派驻自己控制下的工宣队和军宣队、剥夺造反派的实权以控制各级革委会权力、罗织罪名清洗、批斗造反派、办学习班、设立专案组并逼供来整造反派,把“清队”搞成“清造”,甚至扶持保守派与走资派进入各级革委会,以将造反派排挤出权力层,使革委会里的群众代表沦为政治花瓶(造反派主导的地方、造反派政治水平高的地方往往未被打击,甚至有反推军队的)。但另一方面,很多地方的清队也有造反派的参与,带有群众运动的色彩,因此和之后完全由科层制国家机器执行的镇压又有所不同。由此可见,清队中造反派受打击表面上是清队所导致的结果,根本上是造反派自身力量弱小的结果。军队在政治斗争的第一回合通过出其不意取得了极大的胜利,巩固了自己力量的优势。但是相比于 1967 年 2-4 月军队让不少的地方造反派组织直接濒于解体,清队中造反派受到的打击还是较小的。除了造反派受到惨重打击之外,清队也打击到了许多成分没有问题、且属于逍遥派的人,这往往是杀良冒功与个人恩怨的结果。
干部中除了被打击的造反派一边的干部会跟着遭殃外,尚未亮相被解放的干部如果没有被中央保护,那么一般也会作为“走资派”成为打击对象。亮相后没有紧跟被打击的造反派的干部、亮相另一边的干部、中央保护的干部则一般不会被打击。而打击的轻重,则与干部的历史履历有关,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进行清队的军队、军代表。
对于黑五类,则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左”倾对待,这一次的理由一个和打击前述的逍遥派相同,此外也和抓特务、历史反革命的对象有关。必须理解,革命中暴力必然会伤及“无辜者”,即便文革并不是暴力革命,这种现象也是不得不接受的。而且考虑到伤及无辜的军代表的立场,倒不如说这是走资派趁机制造的白色恐怖的结果。
不久,毛主席在发现清队运动偏离初衷后也进行了纠偏。在1968 年末强调要注意政策,打击面要小,多做教育工作1。纠偏持续到九大前后,例如这时叫停了内蒙古“挖肃”2,批评了滕海清。
清队在九大前烈度大,之后和“一打三反”合流,在林彪死后基本从官方话语中消失。
此外,“人道主义者”所关注的知识分子被“迫害致死”的事件主要发生在清队期间。然而,事实上这些知识分子往往并不是置身事外的,他们也参与了所在单位文革的运动,并像其他地方一样分裂为造保两派(如七机部造反派九一六与保守派九一五)。此外,“十六条”中对科学家等知识分子也是保护的3。由此可以看出,这些迫害首先是所在单位发生的斗争的结果,而不是什么文革使人看不起知识分子的结果(当然,许多主持清队的军代表一贯看不起知识分子)。此外,这些单位的清队往往受到人际关系和军代表个人倾向之类的偶然因素的严重影响。可见,这些知识分子的遭遇和前面的其他城市群众本质上没有什么显著不同,如果能明白前面一般的清队,也自然能理解对知识分子的清队。不过,知识分子确实会在清队中更容易受到打击,因为他们基本都有留学、在国民党政府大学任职或在旧社会与国民党高层相识的经历,又有不少在“双百”期间被打成右派,所以历史问题往往较多。当然,这不是说他们应该被打击,而只是解释悲剧的原因。总之,是军队违反政策、直接制造了这些悲剧,那么就应该由军队为此负大部分责任。
同时,农村的清队也存在大量“迫害”。农村的清队烈度也很大,存在着严重的扩大化和“左”倾过火现象,死亡人数虽然无法统计,但可以肯定远远超过城市。主要内容同样是反特和加强对黑五类的专政,但在基层走样极为严重。军队虽然在地方主导了清队,但是内部也同样针对特务和历史问题进行了清队。和其他清队类似,有外国(例如苏联)和旧军队背景的人更容易受到打击,同时军头也利用清队打击军队里曾反对过他们的“刺头”,并伴随着一定的杀良冒功现象。然而,常被忽视的一点是,清队作为恢复秩序的一次运动,它的效果是多方面的。在秩序崩溃后,必然伴生的是各种破坏社会主义的行为,在造反派内部也有许多在造反中浑水摸鱼、搞烧杀抢掠的人,此外特务也在蠢蠢欲动。另一方面,革委会所建立的新秩序并不稳固。反过来说,这种情况也加重了冷战中的中央文革派对形势严重性的估计。因此清队打击这些人,对于维护社会主义有着重要作用,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扩大化。因此,综合来看,必须指出清队对于巩固无产阶级专政也起到了不小的积极作用。
反复旧
反复旧的设想在 1967 年的中央文革派控制的报纸中开始出现,在 1968 年 10 月由《红旗》正式提出,很快被部分省份的造反派作为旗帜。运动于 1968 年 11 月自山东开始,之后在全国许多省份进行,至 1969 年 5 月结束。“反复旧”的提法中,“复旧”指的是革委会没有吸收新鲜血液、还是原班人马,甚至因而产生独立王国的现象。这些现象在走资派仍然掌权的地方很普遍。所以,它针对的是钻入革委会的走资派,因此在进行的省区,造反派借此大造声势,以获得更多权力,壮大造反派在革委会中的势力。在一些地方,造反派在清队中被整,怒气很大,甚至大到了压倒派性,因此反复旧迅速展开;而在派性严重的造反派掌权地区,也想要趁机打倒对立的造反派与保守派,扩大权力。在第一种地方(如武汉),造反派最后一次进行大规模群众运动,由于原群众组织已经倒旗解散,便通过工代会等组织进行运动,试图把之前清队时被军队收走的权夺回来,把被抓的造反派放出来。在后一种地方,造反派则搞得老干部到中央上访,同时也让反对他们的军头不满。自然而然地,反复旧的造反派与军队出现了大量冲突,甚至有了派仗的苗头,也就违背了中央“安定团结”的方针,导致中央文革派没有出面支持(也有中央文革派忙于准备九大无暇顾及的因素)。
山东(此外黑龙江也类似)属于后者,且是反复旧兴亡的关键省份。由于山东的造反派头头王效禹和本地保守派、中央走资派与军头(尤其是南京军区的许世友)关系都很差,而且在1968年恶化,无力控制山东;而且山东的反复旧打击面过大(打击三结合的干部、军代表过大,对各地革委会大换血)、有派性作祟,再加上许多军头的反对,中央文革派已经保不住他了,于是他在九大后被作为“安定团结”的靶子打倒,反复旧运动也随之被批判并归于沉寂。黑龙江则是由于潘复生大搞派性,打压大量反对自己的造反派和老干部而被撤换。而反复旧揭开的问题——军队的排挤与打压,也只得到一定的缓解而并没有解决。尽管复旧的现象可以说本身在三结合老干部时无法避免,由于妥协还变得十分严重,但中央文革派却为了稳定只承认复旧现象,而认为九大后的革委会都在无产阶级手里,无反复旧的必要4。这一次,中央文革派明知是造反派的反击却仍然打击,虽然是作为向军队的妥协,但是仍然可以说是失策的——这些失败的造反派之后几乎成为了军队砧板上的鱼肉,也使这些省份的造反派基本上失去权力。后来,反复旧在清查五·一六中也成为了罪状之一。造反派在政治斗争中又败。
小结
文革的第三回合从清队开始,历经反复旧,到九大结束。在这一阶段,革命派一方面需要稳定新秩序和确认成果,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准备与苏修打人民战争,另一方面需要在革委会中争取与保持权力,在群众中保持影响力与动员能力。其中,前者对走资派没什么打击甚至可以用来巩固自己的权力,而后者对走资派不利,因此前者阻力显著小于后者。然而,由于现实的力量对比是革命派比走资派在中央势均力敌,在地方占据劣势,于是结果是前者基本完成,但是后者遭遇了失败。
-
参见毛主席对《北京市革命委员会转发 新华印刷厂在对待斗争中坚决执行党的“给出路”政策的经验的报告》的批示。 ↩︎
-
全称“挖乌兰夫黑线,肃乌兰夫流毒”,即 “清查内人党”,是由滕海清主持的一场运动,清队开始后与清队合流。“内人党”即“内蒙古人民革命党”,指 60 年代后由第二代“内人党”残余分子复活的秘密组织“新内人党”,这个组织很可能存在,但规模一定很小。在文革前多重矛盾、问题交织的背景下,这次运动严重地扩大化,并伴随着大汉族主义,导致许多无辜群众,尤其是蒙古族群众被残酷迫害甚至拷打致死,造成很恶劣的影响。造反派在运动中受压、遭到残酷迫害,有的地方老保翻天。运动中揪出 48 万多新内人党(一说 34.6 万),打死 1.6 万余人(参见内蒙古政府 1980 年文件《关于林彪、江青“四人帮”制造“内人党”假案的报告》)。值得注意的是,它与康生关系不大。 ↩︎
-
“正确对待知识分子。对于科学家、技术人员和一般工作人员,只要他们是爱国的,是积极工作的,是不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是不里通外国的,在这次运动中,都应该继续采取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对于有贡献的科学家和科学技术人员,应该加以保护。对他们的世界观和作风,可以帮助他们逐步改造。”——《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第八条 ↩︎
-
在谈“反复旧”时毛主席说:“个别的复旧是有的,但提‘反复旧’的口号是错误的。”参见《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六卷)》,252-253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