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赫鲁晓夫的谈话纪要(2)

(一九五九年十月二日)

H.C.赫鲁晓夫:我想强调艾森豪威尔1信件中表达的一个意思,即不能总是急于寻求解决台湾问题,而要使其退居次要位置。艾森豪威尔信件的主要意思是:不要战争。我们希望,不要因台湾而爆发战争。

毛泽东:台湾是中国的国内问题。我们说,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解放的办法可以是不同的:和平的方法和战争的方法。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2时就声明过,中国愿意与美国进行谈判。实际上,后来中美之间就开始谈判了。先在日内瓦,后来到华沙。先是代表们—个星期谈一次,后来是两个星期一次,现在是一个月一次。双方都不想中断谈判。有一个时期,美国人试图中断会谈。我们宣布,不谈不好,并提出了恢复谈判的期限。美国人宣布,他们也赞同继续谈判,但不能接受“最后通牒”式的期限。我们同意了这一点。然后,在炮击中国沿海岛屿金门和马祖之后,谈判就恢复了。我们中国人在谈判中历来提出的主张是,请美国人撤离台湾,那么,我们之间就没事了。剩下来的就是我们和蒋介石的事了,我们可以通过谈判解决问题。蒋介石不想让美国人撤走。美国人反过来害怕蒋介石同大陆建立联系。在这一地区有军事行动,但并不是战争。在我们看来,就让台湾和其他沿海岛屿留在蒋介石的手里,10年,20年,甚至30年我们都能容忍。

H.C.赫鲁晓夫:我要说的是,在第一次会谈的时候,艾森豪威尔在苏联驻美大使馆的宴会上说,他们美国人已经同中国进行了好多年的谈判,一直没有结果,甚至被拘禁在中国的5名美国人,他们中国人也不同意释放。这只会使局势复杂化,并深深地激怒美国人民。而且,艾森豪威尔告诉我,可以让所有愿意离开美国的中国人离开美国,他们不会阻拦。艾森豪威尔还告诉我,我到中国来是没有用的。

毛泽东:中国同德国不同,不仅是因为台湾的人口比中国大陆的人口要少得多,而且因为中国战后不是一个战败国,是战胜国之一。德国分裂为两个国家,是波茨坦协定的结果。朝鲜三八线也是根据以金日成、我们为一方,以美国人为另一方之间的协议而确定的。越南是按照日内瓦协定3被划分为北方和南方的。就台湾问题而言,没有任何国际会议对它做出决定。美国占领台湾,不仅在社会主义国家引起不满,而且连英国、美国本身和其他国家都不满。

H.C.赫鲁晓夫:艾森豪威尔明白这一点。但问题在于,他首先应当承认中国革命,然后才能承认中国政府。承认革命是他不愿意做的事。

毛泽东:是的,是这样的。美国了解这一点,但是,他们想按照他们的意愿来进行谈判。美国政府暗示,中国应当声明在台湾问题上不使用武力。美国人想得到不使用武力的保证,而他们自己则是想怎么干,就怎样干。

H.C.赫鲁晓夫:我们赞成缓和紧张局势。我们只是想让人民了解,我们赞成和平。为了逗弄猫儿而向沿海岛屿打炮,那是不值得的。

毛泽东:这是我们的政策。我们同蒋介石的关系,和我们同美国的关系,完全是两回事。对美国,我们试图用和平的手段解决问题。如果美国不从台湾撤走,我们就同他谈判,一直谈到他撤走为止。同蒋介石的关系,是我们的内政问题,解决这一问题不仅可以用和平的手段,也可以用其他的手段。至于建立远东共和国的问题,以及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曾经从苏联被分离出去的事实,则应该注意到,在这些地方没有出现过外国干涉。

毛泽东:我们不想同美国打仗。

H.C.赫鲁晓夫:不应这样提出问题。谁都知道您和我都不想打仗。问题是,不仅全世界的與论不知道你们明天要干什么,就连我们,你们的盟友,也都不知道。

毛泽东:这里有两个方法。第一,照美国人的要求做,也就是保证不对台湾动武。美国人早就提出了这个问题,早在1955年3月就通过艾登提出过。第二,把同美国的关系与同蒋介石的关系明确区分开来。至于同蒋介石的关系,我们可以使用任何手段,因为同蒋介石的关系,是我们的内政。

(根据苏联方面的谈话记录稿摘录刊印)


注释


  1. 艾森豪威尔,见本卷第46页注释[29]。 ↩︎

  2. 万隆会议,见本卷《同黑非洲青年代表团的谈话》注释[1]。 ↩︎

  3. 1954年4月26日,为谋求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印支问题的日内瓦会议开幕。参加会议的有中、苏、美、英、法和朝鲜、越南、老挝、柬埔寨等23个国家。7月21日,与会国达成协议,签署了《越南停止敌对行动的协定》、《老挝停止敌对行动的协定》、《柬埔寨停止敌对行动的协定》,会议最后发表了《日内瓦会议最后宣言》。 ↩︎


相关内容

0%